通訊員 楊保國本報記者 王磊《中國青年報》(2014年10月11日03版)
  在不久前結束的第18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比賽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主研發的“可佳”智能服務機器人奪得冠軍。
  這是我國服務機器人首次在國際服務機器人標準測試中排名第一,標志著我國服務機器人研發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同時,該校還蟬聯多機器人2D仿真比賽冠軍,十年來,已取得5次冠軍、5次亞軍。
  “我們團隊的成員以研究生為主,他們大多數是本科期間就到我實驗室參與研究的。”中國科大計算機學院機器人實驗室負責人陳小平教授自豪地說,他們培養的“土著”多次戰勝國際一流實驗室的高手。
  在這次於巴西舉行的機器人世界杯大賽中,剛上研一的王寧揚負責可佳機器人硬件的拆卸、裝配和維護等,為奪冠立下了大功。
  王寧揚2009年考入中國科大,由於對機器人感興趣,大一就參加了學校“RoboGame機器人活動周”比賽。大二下學期,陳小平率隊在機器人世界杯大賽中取得冠亞軍各一項的優異成績,回來後計算機學院組織宣講和實驗室參觀活動,更激發了王寧揚的熱情,便申請加入陳小平的實驗室。
  陳小平讓研究生孫昊帶王寧揚,一開始給他簡單的任務,以學習鍛煉為主,之後逐步加大難度。由於學校沒有開設機器人硬件方面的課程,王寧揚主要靠自學來補充相關知識。他邊學習邊實踐,利用半年的課餘時間設計了一種可佳機器人的機械臂。之後,他逐步成為骨幹成員,參加可佳機器人整機研製、機器人底層的控制算法和通訊研究等工作。
  “本科期間在陳老師實驗室里,接觸了很多師兄,邊學邊乾,理論聯繫實際,不僅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東西,動手能力也大大增強。”王寧揚說。
  在中國科大,機器人不僅作為一項前沿科學研究,而且被看成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陳小平所負責的機器人實驗室,從上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選拔培養機器人方面的人才,並於2000年首次在澳大利亞舉辦的第四屆機器人足球世界杯上亮相,成為我國第一支參賽隊伍。
  他們的具體做法是,首先面向本科生開設“機器人研討班”課程,以研討和上機實踐為主要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課程結束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申請進入實驗室學習;一段時間後,再從中挑選能夠承擔比賽任務的同學,分配具體課題,開展研究工作。
  “在這種培養機制下,有些同學很快就能獨當一面,王寧揚同學大四就獨立承擔了可佳機器人硬件維護工作。”陳小平說。這些年來,進入他實驗室的本科生70%以上都保研,截至目前,已培養了51名博士和碩士,在學的還有20多名研究生和10名本科生。其中,作為競賽核心骨幹的優秀博士生,絕大多數是本科二年級就進實驗室學習的同學。陳小平發現,在本科階段練成出色的實驗能力和綜合素養,對於博士階段完成前沿創新研究有極大的幫助。
  如果說機器人世界杯是“巔峰對決”,那麼該校一年一度的機器人活動周則是普及性的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每年都吸引了數百名本科生參加。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自己動手設計程序、加工製造和組裝硬件,製作體現多學科交叉的機器人,然後進行比賽,為機器人研究營造了濃郁的氛圍。
  “對學生參加科技競賽等課外科技活動,學校在經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中國科大副校長陳初升表示,這些年,在多種國內外著名的大學生科技競賽中,如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國際遺傳工程機器競賽等,總能看到中國科大學生爭金奪銀。
  “中國科大的定位是培養科技等領域的拔尖人才。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索熱情,打下寬厚扎實的理論基礎,培養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是教學改革的主線。”陳初升表示,從本科畢業生中產生“千生一院士”等事實來看,該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卓有成效。  (原標題:中國科大:“土著”為何多次戰勝國際一流高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b60qbyvq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